怎么培养男孩子的性别意识

据德国儿童行为学家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大约有6%的男孩在其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会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

怎么培养男孩子的性别意识

所谓娘娘腔,指的是男孩在行为上某种程度的女孩化,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其中较典型的有:说话爱发嗲,走路踩碎步,举手投足间动作忸怩,爱跟女孩子玩等。一般来说,娘娘腔并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可能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能给男孩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曾经有一位网友写过这样一篇帖子,它或许会给我们一些警示:

我的外表、身材和女的一模一样,走路也是,从小到大都被别人取笑娘娘腔人妖之类的,我的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也没人愿意和我交朋友。现在毕业了,尽管我很努力地改变自己,把自己打扮得MAN点,虽然动作是改变了,但是外表和身材却改变不了。出来工作后,我天天都被一些老女人在背后议论。我很烦,很郁闷,很不开心。我总是恨她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自己也不想这样。我天生外貌就那样,那叫我怎么办?所以我很痛恨她们,她们说我的时候我也会还击她们,骂她们死老太婆..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惨,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样过正常的生活,为什么我的父母要把我生成这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搭建的温柔陷阱。长辈的过度关心和温柔软化了孩子成长应有的个性和棱角。有些父母喜欢把男孩当女孩养,给他们扎小辫、戴小花帽、穿裙子等。此外,许多孩子都是在母亲、奶奶和姥姥的怀抱中度过学龄前时光的,等到上了幼儿园、小学,也都以女性老师居多,这种从女性怀抱中走出来的男孩,大都不自觉地以女性形象来规范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如果把这一观点用在教育上,那么,它指的就是要按照男孩、女孩的生理差异进行差别教育。通过性别定位、性别差异、性教育等来培养男孩的性别意识。差别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男孩自然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对男孩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男孩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有侧重地挖掘男孩的潜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地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呢?

1.给男孩创造一个良好的性别环境

要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好性别榜样。一般来说,父母是男孩性别的启蒙老师。男孩都是通过父母认识自己性别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但正确的性别角色,那么男孩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父亲的影响并认同父亲,女孩则会认同并模仿母亲。

2.让男孩明确他的性别特征

可以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进行规范,以便日后让男孩形成正确的性取向意识。在男孩稍微长大一些,能听懂言语的时候,家长应该将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和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从而让男孩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的本质。男孩的性认知是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完成的。

3.让男孩探索自己的身体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男孩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男孩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父母还要引导男孩保持身体的清洁,让男孩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让男孩喜欢自己的性别

妈妈,我也要留长头发,我也要穿裙子!你的儿子是否表达过这样的愿望?这绝不是一句戏言,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源存在。男孩的性别与父母的希望相反,父母因此对男孩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相反性别角色教育和要求,男孩就会竭力投父母所好,而改变自己的性别认同,学习模仿异性行为。

如果一个男孩的父母特别希望要一个女孩,并在男孩面前有意无意地表达出了这种愿望,那么男孩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就有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是个女孩,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厌恶自己的性别。如果父母对男孩这种厌恶情绪不及时纠正,那么男孩就会出现性别认同混乱现象。这将使他们非常痛苦,常常觉得自己有一个错误的身体。

拿掉男孩儿头上的小花帽

有一部分男孩在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会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为避免这种情况,父母要注意不能把男孩当女孩养,给他们扎小辫、戴小花帽、穿裙子等,而应该在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进行规范,以便让男孩形成正确的性取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