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需求

心理知识需求,保持自我意识良好,达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

心理知识需求1

一、如何获得好心情?

1、拿一张纸,一支笔,把你所能写出的漂亮、美好、幸福的词语写出来,渐渐的,笑容就会在你的脸上浮现。

2、到外边看一看天空,追逐那白色的云朵,想象那蓝蓝的天...你的心胸就会开 阔多了。

二、心理保健:

1、不做过当事。大凡为人处事,宜于恰当适中,切莫做过当事。光明磊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心安理得,心静神宁,有益身心。

反之,若做事失当,甚或胡作非为,终是理屈心亏,便觉心神不宁,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必然损害身心。

2、不求事事称意。“人生世间,自幼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事常多”,因此不能苛求事事称意。需求过高,难以达到,使人悲观失望,甚或诱发疾病。

因而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当某些需求不能满足时,须自我开导,知足长乐,切勿自寻烦恼。其实有些不足还可以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心理知识需求
  

3、学会宽宏大量。宽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人的气量与性格、学识有关,也可以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改善。

方法是“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较”,即先学表情上的忍让与克制,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宽容与谅解,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宽宏大量,遇事看得惯,想得通,放得下,不与人斤斤计较。

这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4、善处逆境。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遭受挫折、失败与打击,因而必须善处逆境,“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

可以通过舒散、疏泄、排解等方法,如向亲友倾诉苦闷,或尽情欣赏音乐,以尽快摆脱不良心情,解除心理压力,求得心理平衡。有志者能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

如周文王被囚而写《易经》;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编写《国语》;孙子惨遭膑刑,著有《兵法》;司马迁辱受宫刑,撰写《史记》。这些历史人物的确善处逆境,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升华”。

5、恬淡寡欲。保持思想安闲清静,愉快乐观,知足而少欲望,是历代公认的延年良方,故《素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这首诗教导人们到志闲少欲,怡然自得,随遇而安,以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需求2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学会克服六种社交心理障碍。

心理知识需求 第2张
  

1.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人,缺乏自信,无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们在交往中习惯于唯唯诺诺,很少直抒胸臆、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磨损一个人的胆识、魄力和特征。

2.猜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喜欢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别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议论,就以为在讲自己的坏话;奖金被扣除几元,就认定是某某人从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结果只能自寻烦恼,制造隔阂。

3.怯懦心理:涉世未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他们在话锋闪烁的论辩中,由于怯懦,不敢发表深思熟虑后的真知灼见。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怯懦,酝酿已久的大胆计划设想不能实怯懦心理,是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一根绳索,应决断而弃之。

心理知识需求3

心理保健原则:注意四个原则

保持自我意识良好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对“我”的认识。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就是做到自知和自爱。自知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实水平,对各种行为都要“量力而行”。

自爱就是爱惜自己,保护自己,重视自己。真正做到自知和自爱,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①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培养自知力,但绝不应把这种比较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尺度。

②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多多接触人和事,认真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体现现实中自己的品质与才能。

③认真对待自己的功与过。

④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应该随时调整,否则易产生挫折感或自悲心理,这是对心身健康不利的。

心理知识需求 第3张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人交往时还应注意: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阿谀逢承;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善意的指正;尊重别人人格,不把意见强加于人。

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劳动促进个体的发展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通过劳动实践从而保持和现实的紧密联系,通过劳动实现理想,纠正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并在劳动中增进人们的友谊。

劳动使人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摆脱过分的自我注意,使生活内容丰富而充实。劳动的成功与成果,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因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心理调节生活中矛盾和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情绪反应,所以心理调节和控制的最基本点,可以说是调节和控制情绪,使之推迟发作或发作适可而止。

但这种调节又与个体对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密切有关。因此,学会善于掌握自我,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对适应社会发展、维护心身健康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情绪活动可以说是心理刺激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份。人的'任何活动莫不以情绪为背景,伴有情绪色彩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要注意情绪表现的适当性及情绪的紧张适度。

情绪的适度紧张不仅使人们生活富有节奏和情趣,而且能高效地发挥人们的潜能,从而获得心身和谐和心理健康。情绪的表现适当是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而不要无限地压抑自己的情绪。